
有些孩子在家,时常会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玩具或家具,
如:新买的玩具一转眼就拆得七零八落;也会偷偷的剪窗帘和床单;
有时还会拿锤子在地板和家具上乱敲乱打。
对孩子这些破坏行为真头痛,
管狠了怕阻碍孩子的探索意识和行为;
不管吧,又怕放纵孩子。。。
到底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呢?
孩子的“破坏性”行为多种多样,但动机不一样。
有的是无意破坏性,
有的是故意行为,
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处理。
孩子的破坏行为有以下几种原因:
1. 好奇驱使
2. 模仿行为
3. 寂寞无事
4. 冲动发泄
5. 不知爱物
孩子的每一次“破坏”都有不同的原因,家长要冷静观察,
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。
对待因为
“ 好奇心” ~ 要购买适龄的可拆装玩具
“ 模仿行为” ~ 要引导孩子在规定的物品上操作
“寂寞无事” ~ 家长要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,主动陪他多玩一些有趣的游戏。
“发泄情绪” ~ 家长平时就要一身作则,不拿孩子或物品出气,
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。
“不爱惜物品” ~ 应注意培养好习惯,限制玩具数量。
当然,,还要及时表扬孩子好的行为表现。